3月以来,新冠疫情汹涌而至,形势严峻。为积极应对当前疫情形势,采招办认真落实疫情防控部署,挖掘潜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保障学校封闭管理期间自主采购项目不间断。多个采购项目稳妥有序开展,这得益于“上大迅采”的加持。
“上大迅采”是承载上大采购理念与创新意义的数字化采购应用方案,是上大采购提质增效的一项重要举措。整体设计以落实“放管服”为原则,将“快速高效”理念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从采购需求编制到供应商报价响应再到发布成交公告全部在线进行,老师居家也可完成技术和商务需求的提交,与承办人实时沟通完善,实现“不见面、云采购”。高频绿光泵浦源、《三星堆遗址祭祀区三号坑发掘纪实》出版服务等11个货物与服务类项目相继在学校封闭管理期间以及上海全域静态管理期间发布迅采公告与成交公告,没有因疫情造成采购中断,真正做到采购“不下线”,服务“不断档”,获得了用户老师的点赞评价,成为疫情防控中的采购业务开展利器。
好不好用,数据说话
追溯到采招办开始构建信息化采购场景应用以及2020年疫情初发,学校党委常委、总会计师苟燕楠就为采招办确立了“智能采·上大招”的采购理念,“做有温度的采购、又好又快的采购、干干净净的采购”,这是期望和要求,也为上大特色的采购道路指明了方向。一切从零开始,只有撸起袖子加油干。一年半的时间里,周密部署、反复推演,从迅采1.0到迅采3.0,紧抠细节,持续听取各方建议,从提升用户老师需求编制到专家评审界面等每个节点的友好性、便利性出发,系统也在不断升级优化与完善,得到了市级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的多次好评。截止到2022年4月30日,累计发布530个项目的成交公告,累计成交金额1.51亿元,累计节省预算资金620万元。计算机自动评审的成功率逾90%,意味着大部分项目不用线下再组织专家评审,与原三方比价方式相比可累计节省专家评审费达71.9万元。自“上大迅采”的采购方式发布以来,共有来自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供应商参与报价响应,其中成交供应商涵盖了21个地区。“上大迅采”打破了投标不满3家就要流标的条框限制,第一轮报价截止后不满3家供应商响应的将延长报价时间,等标期缩短为5-8天,完全能够满足各类项目供应商在线响应所需时间,有效提高采购效率,平均采购周期缩短20%以上。

不难看出,“上大迅采”有几个显著的优势,一是可消减原线下三方询价方式的信息不对称,充分做到信息公开,规避廉政风险;二是减轻了供应商投标负担,无需再提供厚重的纸质资料,激活供应商参与竞争的活力,营造充分竞争的氛围;三是“迅”字体现在采购效率上,在吸收采购法理基础上形成合理规则,从发布迅采公告到发布成交公告,最短只需要5-8天时间,大大提高了采购效率。四是利用AI智能辅助评审,嵌入用户老师初选机制,回归采购本源,充分尊重和保障老师们的自主权,提升了便捷性和满意度。
面对挑战,勇毅前行
面对“智能+” 时代的机遇和挑战,采招办依托数据治理顶层设计,全面推动采购信息系统可视化、智能化、协同化建设,构建形成了采购全过程管理信息平台,拓展智慧采购新思路,努力开创采招新局面。由“上大慧采”、“上大晨光”、“喀斯玛商城”、“竞采星”构成的零星采购综合智能竞价平台也于2021年6月应势而上,形成学校小额零星采购新格局,更好地满足师生多样化需求,为老师提供多途径采购寻源机制,借助平台物流配送能力和智慧采购能力为采购提质增效,提高老师便利度、获得感和体验感,真正让上大人安全采、实惠采、便捷采。紧接着,又推出大数据实时分析、监控系统,重点项目挂图作战,及时研判预算执行情况,以问题为导向分类指导,以加快推进采购实施。面对疫情的冲击,以“上大迅采”为代表的多位一体阳光采购信息化解决方案正在为上大采购植入稳定器,注入加速剂。